10月18日,首屆中國文化智能大會(ChinaCI 2025)在浙江杭州開幕。北京郵電大學校長徐坤、中國圖學學會理事長趙罡、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副理事長馬惠敏、中共杭州市拱墅區委書記李志龍、浙江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凱、浙江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孫凌云等嘉賓出席并致辭。

首屆中國文化智能大會(ChinaCI 2025)在浙江杭州隆重開幕(受訪者供圖)
大會共同主席陳為教授介紹了大會籌備情況,程序委員會主席姚俊峰教授主持開幕式。大會匯聚了500余位文化科技領域的專家學者與業界代表,圍繞文化數字化、計算考古、沉浸式計算、文旅融合等前沿議題展開深入交流,旨在推動文化智能領域的跨學科協作與產學研協同發展。

大會共同主席陳為教授介紹了大會籌備情況(受訪者供圖)
開幕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阮勇斌教授以“AI考古的嘗試”為題作主旨報告,分享了人工智能技術在陶片考古研究中的創新應用。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王春法探討了“以文化計算推動AI與文博深度融合”的路徑。清華大學徐迎慶教授介紹了“嗅覺計算與文化遺產”的前沿探索。北京郵電大學張樹武教授則系統回顧了我國文化科技融合的發展歷程與未來方向。

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阮勇斌教授發言(受訪者供圖)
會議期間還發布了多項文化智能研究成果,并舉辦主題論壇、數字藝術展覽、青年學者論壇及論文報告等系列活動。與會嘉賓還將參觀“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典藏館,進一步促進交流合作。 本次大會由中國圖學學會、北京郵電大學、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聯合主辦,杭州市拱墅區人民政府、中國圖學學會非遺文化數字化專業委員會、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數字文化遺產專業委員會聯合承辦,杭州全息智能技術研究院、浙江大學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浙大城市學院智能文化計算研究中心、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圖像數據實驗室、北京郵電大學移動媒體與文化計算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中國圖學學會可視化與認知計算專業委員會、中國圓明園學會等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