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再擔心孩子中考被分流到職高,就是報名的人太多,最后沒搖上。” 成都一位家長的感慨,道出了當地新推行的 “貫通式學校” 試點的核心吸引力。2025 年起,成都率先探索 “小初高十二年一貫制”“初高中六年一貫制” 培養模式,以 “免中考、不掐尖、搖號入學” 為亮點,為緩解基礎教育階段的升學焦慮提供了新解法。
一、什么是 “貫通式培養”?不改學制,只破壁壘
不同于大眾誤解的 “縮短學制”,成都的貫通式培養試點并未調整國家規定的學制、課程與教材,核心是打破小學、初中、高中的學段壁壘,實現教育資源的 “無縫銜接”。
具體來看,試點分為兩類模式:
- 十二年一貫制:起點為小學一年級,學生可直接在同一所學校讀到高三,全程免除 “小升初” 和中考;
- 六年一貫制:起點為初一年級,學生無需參加中考,直接升入本校高中部。
無論是哪種模式,都保留了 “靈活性”—— 學生若中途想退出,可直接申請,不強制綁定升學路徑。這種設計既避免了 “一選定終身” 的局限,也為學生提供了穩定的學習環境。
二、成都試點的核心細節:公平優先,小班探索
成都首批試點的學校共 11 所(含十二年、六年一貫制重疊校),涵蓋公辦與民辦兩類主體,其中公辦校如成都七中八一學校、列五中學,民辦校如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覆蓋不同教育資源層次,滿足多樣化需求。
其試點規則凸顯 “公平性” 與 “漸進性”,核心細節包括:
- 招生:自愿報名 + 隨機搖號,拒絕 “掐尖”
- 試點生源從小學一年級或初一的 “政策性入學學生” 中產生,家長自愿報名;若報名人數超過計劃數,采用電腦隨機搖號確定名額,學校不得通過考試遴選學生。這與西安 “僅選拔成績優異者” 的 “免中考班”、北京 “需滿足成績等級要求” 的高中登記入學形成差異,真正向普通學生開放機會。
- 規模:小班試點,不搞 “一刀切”
- 目前試點并非全校推行,多以 “班級” 為單位探索。如某公辦校僅設 2 個六年一貫制班,且每班人數有限制,避免因規模過大導致教學質量下滑。
- 師資:初高中聯動,提前銜接知識
- 為實現 “學段貫通”,試點學校在師資配置上做了特殊設計。以成都列五中學為例,該校為貫通班組建 “初高中聯合教研組”,2/3 的任課教師擁有高中教學經歷,可在初中階段適度滲透高中知識,避免學段間的 “知識斷層”。
三、優勢凸顯:從 “育分” 到 “育人” 的轉變
貫通式培養的價值,不僅在于 “免中考” 的政策紅利,更在于重構了基礎教育的培養邏輯。
對學生而言,“免中考” 意味著無需為應對階段性考試反復刷題,可在更連貫的學習節奏中培養能力。如列五中學的貫通班不再以中考為目標,而是圍繞 “人文素養、創新素養” 設計長期課程,讓學習更具系統性。
對家長而言,最大的獲得感是 “焦慮緩解”。無需為 “小升初” 擇校、為中考 “雞娃”,也不必擔心孩子在初中階段因升學壓力產生心理問題。數據顯示,成都首批六年一貫制班的報名人數遠超計劃數,側面反映出家長對這一模式的認可。
對教育生態而言,“搖號入學” 打破了 “掐尖招生” 的惡性循環。中國教育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指出,相較于部分城市 “選拔優等生” 的模式,成都的試點更注重公平,為成績普通的學生提供了 “讀普高” 的機會,有助于平衡教育資源分配。
四、挑戰仍在:高考競爭未減,大規模推廣需謹慎
盡管試點初見成效,但貫通式培養并非 “萬能藥”,仍面臨現實挑戰。
最直接的挑戰來自高考。升學規劃師梁挺福明確表示,貫通式學校只能免除中考壓力,高考的選拔性與淘汰性不會改變,學生仍需在高中階段應對升學競爭。這意味著 “免中考” 不是 “躺平”,而是將學習重心從 “應對階段性考試” 轉向 “長期能力積累”。
此外,大規模推廣的可行性也需考量。儲朝暉認為,當前高中階段不同學校的辦學質量差異顯著,若盲目擴大十二年一貫制學校規模,可能出現 “資源錯配” 問題;相比之下,“九年一貫制學校”(小學 + 初中)更符合兒童成長規律,歐美多數國家也以這一模式為主,更適合優先推廣。
同時,民辦學校可能借 “貫通式培養” 形成新優勢。由于民辦校辦學政策更靈活,在課程設計、師資調配等方面更易實現 “學段貫通”,未來或成為其吸引生源的 “新王牌”,如何避免民辦校借此形成新的教育不均衡,仍需政策引導。
五、未來展望:從 “試點” 到 “常態”,還需多久?
成都的試點并非孤立探索,背后是國家對基礎教育改革的推動。《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 年)》明確提出 “推進十二年一貫制辦學”,上海財經大學姚洋、中國人民大學金燦榮等專家也多次呼吁 “取消中考,推廣十二年義務教育”,成都的嘗試正是這一趨勢的 “先行實踐”。
從試點走向常態,還需解決兩個核心問題:一是如何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確保小學、初中、高中的知識銜接既不脫節也不超前;二是如何建立多元評價體系,避免 “免中考” 后出現 “學習動力下降” 的情況。目前成都部分試點校已開始探索,如通過 “等級制 + 評語” 評價學生,采用項目式學習、跨學科教學等模式激發學習興趣。
按照成都市教育局規劃,未來將逐年擴大試點范圍,逐步構建 “小初高長鏈條貫通培養體系”。對家長而言,這意味著未來將有更多 “免中考” 的機會;對教育行業而言,這一模式或將成為基礎教育從 “育分” 轉向 “育人” 的重要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