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草莓在冷萃酸奶的夾心外裹上一層奶皮子,裝在透明盒子里,成了排隊人群的“執念”。
“我三天沒好好休息了。”杭州一家炒貨店的周店長忙前忙后,面對店外蜿蜒的長龍,他既興奮又疲憊。這家平常以糖炒栗子為主的店鋪,自從三四天前推出奶皮子糖葫蘆后,迅速引爆全城。
隊伍從店門口一直延伸到街角,保守估計有300米,絲毫不受夜晚降溫的影響。人群中既有年輕人,也有牽著孩子的家長,一個小男孩拽著媽媽的衣角喊“想吃”,媽媽卻無奈地搖頭:“排到得兩三個小時,咱們買普通的,不用等。”
---
01 爆火現象:杭城長隊,一根難求
“排隊3小時”已成為購買奶皮子糖葫蘆的常態。這家位于杭州上沙路的光芒甘栗店,自從推出奶皮子糖葫蘆后,迅速成為新晉網紅打卡點。
店員們忙得不可開交,從早上9點開門到晚上12點,十幾名店員連軸轉,一天能賣出幾千份。
店鋪規定每人每種口味限購兩串,并且每晚十點后,如果排隊排到旁邊“甜丫丫”店鋪后面的顧客,店員就會勸退:“排不到了,明天早點來。不夠賣。真的做不過來了。”
奶皮子糖葫蘆的價格也水漲船高。一位排隊一小時的小姐姐最終花50元買了兩串奶皮子草莓糖葫蘆:“普通草莓糖葫蘆15塊,加了奶皮子25塊。”
盡管如此,消費者依然趨之若鶩,甚至有人專程從外地趕去品嘗這口新奇的美味。
02 創新之源:當草原奶香遇見街頭糖衣
奶皮子糖葫蘆的創意,究竟從何而來?這款網紅甜品的設計思路,是傳統與創新的完美結合。
奶皮子,原是內蒙古、新疆一帶的特色奶制品,由鮮奶煮開后上浮的奶脂組成。將鮮奶倒入鍋中慢火微煮,用勺翻揚攪打起泡,文火保溫形成皮膜,自然冷卻后便制成了奶皮子。
10斤奶只能制作出一斤奶皮子,可謂濃縮了牛奶中的精華。
在包頭的一家老字號糖葫蘆店,店家巧妙地將內蒙古特色奶皮子與糖葫蘆結合,創造出獨具地域特色的新品。這家始于2001年的招牌老店,并非靠短期營銷炒作起來的網紅店,而是經過歲月考驗、在當地享有盛譽的老字號。
奶皮子糖葫蘆的制作工藝頗為講究。挑選優質的奶皮子是關鍵,要完整厚實且質地均勻,這樣才能保證每一串糖葫蘆的口感和風味。
奶皮子的柔軟與糖衣的脆硬相互交織,甜而不膩,成功虜獲了“吃貨”的胃。
03 走紅邏輯:情緒價值與社交媒體的共謀
奶皮子糖葫蘆的爆紅,背后是一套完整的消費邏輯。
這款網紅甜品精準捕捉到了當代消費者的癢點,再借著社交媒體的東風,完成了一場漂亮的走紅大戲。它最聰明的地方,就是給經典糖葫蘆來了個華麗變身。
既保留了傳統糖葫蘆的懷舊造型,又腦洞大開地加入了醇厚奶皮子和清爽冷萃酸奶。
社交平臺絕對是這款甜品走紅的最大推手。抖音、小紅書上的排隊盛況、精致特寫和品嘗時滿足的表情,形成了自傳播矩陣。
這種自來水流量讓區域小吃成功破圈,甚至有人愿意排隊三小時就為打卡拍照。
對很多消費者來說,吃奶皮子糖葫蘆已經超越了簡單的進食行為。從排隊時的期待,到品嘗時的滿足,再到朋友圈的炫耀,構成完整的情緒價值鏈。
“限量供應”的傳聞和長長的隊伍,無形中制造了稀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