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沒褶子才能敲代碼?硅谷男集體躺上手術臺,五年整形量飆300%,花掉的不是錢,是“還能不能在Palo Alto混”的門票。
臉就是簡歷,皺紋=bug。HR篩人先過Zoom,臉松一點,算法直接降權。29.3歲平均年齡像倒計時,30歲生日蛋糕還沒切,就收到“mentor”暗示:想升P8?先給下頜線打補丁。

風投男要“精英鈍角”,工程師要“少年緩存”,需求文檔寫得比產品規格還細:鼻尖迭代0.2mm,眉峰提升15°,自然度≥98%。術后恢復寫成SOP,周四git commit,周五全麻,周一stand-up帶新臉上線,同事只敢在Slack敲“LGTM”。

最離譜的是把臉當KPI跑A/B Test。診所奉上AI模擬器,拖滑塊就能看“術后OKR”,前后對比圖自動算ROI:花12k刀,面相年輕3.4歲,預期期權多漲0.8倍。 crypto結賬,簽NDA比婚書還厚,生怕投資人發現“創始人2.0”其實是刀口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