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國一夜之間開啟「速凍模式」。廣州直接從夏末跳過秋季來到冬初,這兩天最低溫度依然沒超過 20 度,長外套成了標配。
廣東如此降溫,廣東以北的「北方」更是如此。即將進入漫長的冬季,不少人、家庭又要開始使用電熱毯了。
這不,小米旗下米家品牌近日正式推出智能電熱毯系列的「單人款」新品,尺寸為 1.8 × 0.8 米,首發價 199 元,京東等平臺目前為 175 元。

(圖片來源:米家)
199 元的單人電熱毯,小米不玩兒性價比了?
小米米家此款新品一經開賣,不少網友就對其 199 元首發價(原價 239 元)進行了吐槽,覺得這樣的定價「太高了」。有網友直言,還是「老老實實買彩虹吧」。
彩虹,作為電熱毯行業的老牌標桿企業,其同尺寸的 1.8 × 0.8 米除螨款電熱毯,目前補貼之后在京東只要 101 元,只是沒有太多智能化功能。

(圖片來源:京東)
米家智能電熱毯單人款,采用親膚絨感舒軟毯體,宣稱「幾乎感知不到」加熱線;加熱線為雙螺旋設計,降低漏電隱患;配備 80W 功率,實現更快升溫;提供多重安全保護(過溫保護/短路保護/過載保護/過流保護/自動待機/童鎖保護/防燙傷保護/雷擊保護)和除螨模式。
作為最大亮點,米家智能電熱毯可通過米家 App 遠程預約定時開關,可連接 Wi-Fi 通過「小愛同學」語音控制;亦可與其它米家智能設備聯動,定制個性化使用場景。此外,通過米家 App 還可為電熱毯預設分時溫度,提供 6 個目標檔位。

(圖片來源:米家)
智能化的單一賣點,撐得起高溢價嗎?
雖然電熱毯的智能化賣點,米家列了好幾個,但消費者最關心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遠程預約定時開關」功能:
如果較晚下班、回家,能在到屋前就開始加熱電熱毯,那么到屋之后,就不用再等更久的加熱時長了,直接就可以上床溫暖入睡了。
由于米家電熱毯「核心」智能化功能的單一性,無外乎有網友評論道,「其他牌子這個配置不到 90 塊錢,搭配米家插座也能定時」。

米家智能插座 3,官方售價 59 元(圖片來源:米家)
電熱毯產品,用戶對智能化的核心痛點需求,似乎也只有「遠程預約定時開關」這一項。如此簡易的智能化功能,「非智能化」電熱毯產品,搭配米家智能插座,亦可實現。
米家近年來的入局,以及現在的全人群、場景覆蓋,更像是把智能家居版圖「構建完整」,讓米家生態(App 互聯、小愛同學)深度融入更多的傳統品類。

(圖片來源:小米商城)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已經推出的米家智能電熱毯雙人款,目前在小米商城售價 229 元(原價 259 元),京東等平臺目前低至 197 元。大小尺寸、雙單人款的米家智能電熱毯產品,小米商城目前差價 30 元,京東目前差價 22 元。此前眾籌價,更是只有 10 元之差。所以不排除,米家單人款智能電熱毯,后續擁有較大的降價空間。
亦有一種說法認為,「米家需要遠程功能的家電,價格都會偏高,主打米家生態方便性;不需要米家生態的產品,就會偏性價比」。
對于企業而言,這樣的選擇,并無不妥。但米家產品在電熱毯這類相對「弱智能、偏傳統」的領域,價格上并無優勢,更大的原因似乎是「成本價格沒能顯著拉下來」,相比彩虹等老牌大廠。
道理很簡單,米家作為新晉選手,在電熱毯市場對上游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自然不如彩虹這樣的老牌大廠,何況出貨量也沒上來。越是「弱智能、偏傳統」的品類,米家產品可能體現得就會越明顯。
當然,電熱毯領域細分下來,還有價格高不少、相對偏新興的「水暖毯」,可以實現溫控的精準到「每一度」。而這一塊,應該是米家產品真正想發力的所在。

(圖片來源:米家)
傳統家居品類,如何擁抱智能化浪潮?
作為國內傳統家居品類中的一個典型代表,電熱毯市場之前很長時間都是彩虹以及彩陽、琴島等這樣的老牌大廠「幾十年如一日」般地經營著。
然而,智能家居大時代的到來,不少用戶對電熱毯產品的需求不只是「基礎取暖」,還有智能化、健康化等更多新訴求。
電熱毯產品,除了做好、做足最重要的安全性保障功能,伴隨米家等品牌的入局,也在加快用戶體驗層面的更大革新,例如支持遠程操控、語音交互以及分區溫控、排潮除螨等。水暖毯這樣的細分品類,則讓電熱毯的未來更加充滿想象。

(圖片來源:米家)
電熱毯的智能化,也可以是多方面的,例如智能化的操控、智能化的開關、智能化的分區、智能化的溫控以及智能化的清潔等。
不管是對米家這樣的新派玩家,還是彩虹這樣的業界標桿,都在嘗試帶來更安全、更暖和、更智能、更健康的電熱毯產品。米家等的電熱毯產品,短板在未經「大數據」驗證過的安全性和成本管控上,且目前市場份額較小;彩虹等的電熱毯產品,短板在是否可以滿足年輕用戶更高追求、更加多樣的智能化使用方式上。
電熱毯品類的智能化,米家們可以涉足全部,彩虹們也可以涉足大部。如果彩虹們最薄弱的遠程操控和定時開關等功能,可以和米家們的智能家居平臺深度合作的話,國內電熱毯市場的智能化浪潮也將進一步加速。
電熱毯之外,更多的「弱智能、偏傳統」家居品類,同樣有著不小的市場機會,在等著各派、新老玩家去挖掘和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