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00后們還在把“出家”當作玩笑話時,有的00后,已經(jīng)悄悄還俗了。
“2023年本科國際貿(mào)易畢業(yè),在上市公司做了一年精益工程師,外資做了半年獵頭,出家一年,現(xiàn)在還俗了,有無上海的公司撈撈,啥都能干。”
今年5月,25歲,出家一年還俗的嘉翊在小紅書上發(fā)帖求職,評論區(qū)全是年輕人對找工作的“焦慮”:“為什么要從上家離職? 是否接受我們給你做背調?”“你跳槽太頻繁了,沒有超過一年的工作經(jīng)歷。”“你在最不好工作的時候出來找工作。”
有人給他提建議,可以當開光師傅,或幫人“算算八字”,嘉翊回復:“算命是道士的飯碗啊,這個超綱了。”
還有人為他扼腕:“不是,你糊涂啊,你當和尚的時候咋不拍vlog當博主呢?”
嘉翊沒有被上海的HR撈到,卻收到廣州一家做心理療愈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offer,于是他從安徽深山的小廟下山,重新回到廣州城中村的出租屋。“適應了兩天才把那股想吐的感覺消化下去。”他還成了一名“出家還俗”博主,吸引了一批渴望改善現(xiàn)實處境、治愈精神世界的年輕人。
出家,是因為有太多人生問題想不明白,他覺得自己應該出家。選擇還俗,則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應該去工作。聽起來很玄,但似乎就是那么回事。
以下是嘉翊的講述:
文 | 李漁
編輯 | 張輕松
運營 | 芋頭
1
還俗的念頭是在一瞬間冒出來的。那天我剛剛做完課,回到房中,忽然就覺得到了該要下山的時候。
倒不是因為我對出家這件事情有什么不滿。恰恰相反,我一直很喜歡山上的生活。雖然廟很小,日子也清苦,但清清靜靜,每天只要念經(jīng)和打坐,不用胡思亂想,生活沒有很多煩惱。
可是在內心深處,我就是有了還俗的念頭。
后來我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師父聽,師父先是正襟危坐,淡淡地告訴我:“你要遵從自己的心。你的話可以騙你,但你的心永遠不會騙你。”
然后他又微微一笑:“萬一下山后沒地方去,你就去找個廟,繼續(xù)去當和尚吧。至少能混口飯吃。”
聽了師父的話,我決定還俗。還俗的過程很簡單,比從公司里離職還要簡單,不用寫離職申請,只要帶上自己的東西,換上一身便服,走出山門,就算回歸到了塵世了。
不過在正式走出廟門之前,還有一件重要事情:我得先給自己謀一份工作。
▲ 還俗前嘉翊在社交媒體上求職。圖 / 小紅書@我的修行歲月
出家當和尚,雖然清苦,但不愁吃飯和睡覺的地方。可一旦還俗,這就成了最大問題。和同齡人相比,我最突出的優(yōu)勢是念經(jīng)和打坐,能一坐一兩個小時紋絲不動。但肯定沒有哪家公司會特意邀請我去做這樣的事情,因此我也只能像眾多求職者一樣,不停地在招聘網(wǎng)站上丟出簡歷。
和別人唯一不同的,是我簡歷上的兩行字:
XX廟,出家一年
職業(yè):和尚
結果可想而知。簡歷丟出去了很多,但一直見不到回音。后來在社交媒體上,我也試過列出自己的履歷,結果沒吸引來用人單位,反倒是許多人一看我是和尚,就要爭先恐后地給我介紹女朋友,更有人希望我去給挖掘機開光。
▲ 網(wǎng)友和嘉翊在評論區(qū)互動。圖 / 小紅書@我的修行歲月
這樣的結果著實讓人有點兒啼笑皆非了。好在我已經(jīng)出家了一年,磨練出了心性,本著一切隨緣的心態(tài),干脆把手機一關,不急不躁,只全心全意地繼續(xù)打坐念經(jīng)。
就這樣過了7天,忽然在社交媒體上,一個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老板聯(lián)系了我。他告訴我,公司正要上線一家互聯(lián)網(wǎng)項目,專注于以宗教之外的方式,來幫助年輕人解決迷茫和焦慮。雖說這件事情和宗教無關,但似乎又和我在山上所修習的目標沒什么兩樣。
在和對方聊了10分鐘后,我就敲定主意,揣著4000塊的全部身家,拜別師父,離開山中,一個人沖向了廣州。
下山那一天,突然從山里出來,聞到城市鋼筋水泥的味道實在是需要適應,過了兩天才把那股想吐的感覺消化下去。
廣州的天很藍,荔灣的景色也很美。我站在荔灣公園湖畔,沿著河邊眺望對岸,清風拂面,接著我去永慶坊門口50米的許愿屋,抽了個牌卡。
為了保持體力投入工作,我不再能每天念經(jīng)打坐,也開始重新吃肉。算下來,那時距離我正式出家,正好過去了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