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當證婚人,一句“疏忽”藏滿溫柔
今天參加高中同學小宇的婚禮,最大的驚喜是證婚人——我們當年的班主任李老師。更讓人破防的是李老師開場白:“這倆孩子能結婚,說到底是我當年工作的‘疏忽’。”
這話一出口,臺下老同學都笑了,又跟著紅了眼。李老師慢慢解釋,當年小宇和妻子小冉是前后桌,他早發現兩人總湊一起討論題,有時還傳小紙條。有次他路過教室,瞥見小紙條上不是公式,而是小冉寫的“這次月考我要超過你”,小宇回了句“那我得再努努力,不讓你輕易贏”。
按當時的“規矩”,他本該找兩人談話,甚至調座位。但他觀察了一陣,發現小冉數學弱,小宇總悄悄把錯題整理本推給她;小宇英語差,小冉每天早上會多帶一份單詞表。兩人的成績不僅沒下滑,反而從班級中游一路沖到年級前二十。李老師說:“我當時想,或許有些‘分心’,其實是互相推著往前走的動力,也就沒戳破這份小心思。”
婚禮上,小宇和小冉也紅了眼眶。他們說,高中時沒敢想太多,只知道跟著對方的節奏努力,后來高考都考上了武漢的大學,才算正式在一起。這些年不管是考研還是找工作,遇到難處時,總會想起當年一起在教室刷題的日子,那種“要一起變更好”的勁兒,一直沒斷過。
李老師最后說:“現在想想,當年的‘疏忽’太值了。教書育人,不只是教知識,更是護著年輕人心里那份純粹的、向上的勁兒。”臺下掌聲雷動,我也跟著鼓掌,突然明白好的教育從不是一刀切的禁止,而是在恰當的時候,給一份理解和包容,讓兩顆年輕的心,能在正向的引導里,慢慢長成彼此想要的模樣。
離場時跟李老師打招呼,他笑著說:“這可是我當證婚人最有成就感的一次,比看著他們考上重點大學還高興。”這話里的溫柔,大概就是我們當年那么喜歡他的原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