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IC
昔日的“鴨脖之王”絕味食品,正陷入上市以來最深的經營泥潭。
自2017年上市以來,絕味食品始終保持盈利狀態,雖然起伏較大,但從歸母凈利潤的絕對值看,2024年交出了上市以來最差“成績單”。
進入2025年,絕味食品仍顯露出疲態。因年報“失真”被“ST”后,絕味食品發布“戴帽”后的首份季報。2025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減少15%,歸母凈利潤跌超三成。
如今,加盟商也在加速離開絕味食品。截至2025年10月初,絕味食品的門店數量為10606家。相比2023年底,絕味食品在中國大陸地區門店總數為15950家。
撐起八成主營業務收入,鹵制食品“賣不動”
鹵味市場熱度漸退,絕味食品的經營壓力持續加劇。
絕味食品最新財報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42.6億元,同比下滑15.0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2.8億元,同比下滑36.0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約2.41億元,同比下滑43.27%。
業績兩位數下滑已不陌生。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2.57億元,同比下降13.84%;實現凈利潤2.27億元,同比下降34.04%。
對于今年前三季度業績,絕味食品表示,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受行業市場環境的影響,導致主要產品銷量下滑。
幾年時間,絕味食品經歷業績“失速”下滑,由“增收不增利”轉向“營收凈利雙降”。2022年至2024年,公司營收由2022年的66.23億元微增至2023年的72.61億元后,于2024年回落至62.57億元,同比下滑13.84%;相比之下,凈利潤從2022年的2.35億元升至2023年的3.44億元后,2024年降至2.27億元,同比下跌34.04%。
貝殼財經記者梳理看到,2021年至2024年,絕味食品鹵制食品銷售的毛利率分別為33.77%、27.81%、27.86%、33.96%。雖然毛利率增長了,但是2024年,絕味食品鹵制食品銷售的營業收入約為52.24億元,同比下滑13.67%。
今年前三季度,絕味食品鹵制食品銷售的收入約35.27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84.63%,去年同期,絕味食品鹵制食品銷售的收入約42.23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86.05%。
業績不如意,絕味食品的股價同樣“跌麻了”。上市之初,絕味食品的股票發行價格為16.09元/股,上市首日收盤總市值約為95億元。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絕味食品的收盤總市值曾在2021年2月9日超過635億元。然而,截至2025年9月底,絕味食品的總市值約為81.93億元。

今年前三季度,絕味食品主營業務收入分產品情況。公告截圖
門店數量縮至1萬家,“造血”遇難題
一度帶飛絕味食品業績的門店擴張步伐,如今也開啟收縮。
絕味食品2023年年報顯示,當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雙增,主要因為銷售金額和門店數量的增長。截至2023年底,絕味食品在中國大陸地區門店總數為15950家(不含港澳臺及海外市場),全年凈增長874家。在2024年年報中,絕味食品未披露公司的門店數量和增減情況。不過,2024年半年報顯示,截至2024年6月底,絕味食品在中國大陸地區門店總數為14969家,顯現出關店跡象。
窄門餐眼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0月初,絕味食品的門店數量為10606家。
9月23日,絕味食品表示:“在當前變化的外部環境下,公司的門店模型、銷售渠道、供應鏈管理體系都在做針對性的調整,同時持續加強與加盟商的溝通。公司正在積極探索門店新模式,在區域進行試點,嘗試進行突破。公司不斷加快產品的創新迭代,加快新品上新節奏,優化核心產品的品質和口味穩定。同時,進一步加大公司的信息化力度,加快對客戶需求的捕捉,推動供應鏈效率的提升。”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絕味食品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下滑,應收賬款攀升,貨幣資金也在減少。
今年前三季度,絕味食品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約6.02億元,同比下滑34.88%。截至今年9月底,絕味食品的應收賬款約2.3億元,去年年底約1.89億元;截至今年9月底,絕味食品的貨幣資金約6.42億元,去年年底約7.18億元。
戰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咨詢創始人詹軍豪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絕味食品財務指標變化釋放出多重警示信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下滑超三成,表明其主營業務“造血”能力減弱,可能因市場競爭加劇、成本上升或銷售策略調整導致資金回籠變慢;應收賬款增加兩成,反映公司為擴大銷售放寬信用政策,但增加了壞賬風險與資金占用成本;貨幣資金減少超10%,或因償還債務、投資擴張或運營資金需求增加,削弱了財務靈活性。三者疊加,顯示公司面臨盈利質量下降、資金壓力上升的雙重挑戰,需警惕流動性風險。
投資也虧損,連續五年年報“失真”被罰
貝殼財經記者梳理發現,過去幾年,絕味食品的投資收益情況表現不佳,成為拖累公司業績的重要因素之一。2022年至2024年,絕味食品的投資收益分別約為-0.94億元、-1.16億元、-1.6億元,三年累計虧損超過3.7億元。
今年前三季度,絕味食品的投資收益約2829.43萬元,去年同期為負數。
今年5月,絕味食品在公開回應中提到:“原來公司戰略是構建美食生態,所以投資了一些輕餐飲。投資一看對項目的管控,二看對周期的把握。當前環境下消費是有不同聲音的,食品行業更關注基本面。現在處于戰略調整期,我們在思考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目前投資的很多企業本身經營及團隊狀態都不錯,經歷過了周期。未來在投資板塊的方向還是圍繞公司戰略,進行相應梳理。”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2024年6月,中國證監會決定對絕味食品立案。
今年9月30日,絕味食品收到湖南證監局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也揭開了年報“失真”問題。
經查明,2017年至2021年期間,絕味食品未確認加盟門店裝修業務收入,導致年度報告少計營業收入,占對應年度公開披露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48%、3.79%、2.20%、2.39%、1.64%。公司2017年至2021年各年年度報告未如實披露營業收入。
湖南證監局決定,對絕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400萬元罰款;對相關責任人均給予警告,并處以金額不等的罰款。公司已于2025年9月19日收到《事先告知書》,絕味食品的股票因此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絕味食品”變更為“ST絕味”。